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报纸版面

报纸版面

报纸版面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贸易经济、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49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中国地市报人、青年记者、新闻传播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20年学术年会等;报纸版面的相关文献由128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永枝、周骥、张放等。

报纸版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9 占比:56.0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049 占比:43.87%

总计:2391篇

报纸版面—发文趋势图

报纸版面

-研究学者

  • 赵永枝
  • 周骥
  • 张放
  • 蔡雯
  • 吕道宁
  • 吴万里
  • 王灿发
  • 翁小绵
  • 贾娟
  • 陈堃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力丹; 张月; 马嘉悦; 邓元宏; 孙曌闻
    • 摘要: 1848-184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是践行《共产党宣言》纲领和策略的第一次辉煌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由于历史的原因,2020年以前《新莱茵报》没有被翻译为任何一种德文以外的文字,哪怕是完整的一号报纸。现在本期发表的是其第12-13号(该报共有3次连号出版,这是第一次)中文版,完全按照原版样式编排,尽可能还原报纸版面语言。该报头版头条是马克思亲自撰写的《新莱茵报》发行部征订启事,连续87号如此,展现了马克思强烈的报纸经营意识。在马克思的决断下,报纸的所有内容都体现着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本号报纸以生动的事实,揭露了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和普鲁士国民议会与王权的妥协,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中译文仅203字的《法兰克福议会和柏林议会承认自己有名无实》,单词全部加大字间距(中译文用黑体字显示),凸显编辑部对两个议会的蔑视。同时,还报道了德意志联邦各邦国发生的较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以及正在发生的丹麦-德国争夺领土的局部战争(恩格斯撰写了这方面的报道);还有波兰的局势和恩格斯报道的意大利民族统一战争。法国是欧洲革命中所有国家关注的焦点,报纸集中呈现着巴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复杂斗争。英国的新闻,则以工人宪章派与当权者的斗争为主线展开。这号报纸首次报道了亚洲的新闻(印度锡克教起义),此前几号报纸还有美洲(包括墨西哥印第安人)新闻,显示出报纸广阔的国际视野。该号第三、四版双线下的文字为广告。广告栏的长文《关于削减军队财政预算和取消普鲁士军队中的闲职及滥用职权的问题》,虽然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但显然接近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普鲁士军队改造的设想。分类广告栏,凸显了报纸广告服务的意识。1848年,中国尚不知道报纸为何物。《新莱茵报》,无论是新闻源、广告源的广泛,还是文字水平,都可以与同城《科隆日报》(当时德国第二大报纸)竞争,前者仅出版12天,而后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马克思的《新莱茵报》开创了共产党党报坚持革命立场与遵循报刊内在规律统一的光荣传统。正文“[]”中的文字是编者加的。采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5卷的译文,个别字、书名号的使用依据现在的惯例自然修改;外国地名的翻译依据现在的译法自然修改,不再一一注明。
    • 祝志刚; 李俊平
    • 摘要: 2020年以来,孝感日报社对《孝感晚报》(下称《晚报》)进行版面移动化改革,即以报纸版面为载体,实现与《孝感槐荫论坛》(下称《论坛》)、双微、抖音等各种移动传播方式互联互通的立体多维传播方式,并将《晚报》《论坛》合并组建“湖北报指传媒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进行实体化运营,达到了报纸质量提升、社会影响扩大、经营业绩向好的良好效果。
    • 卢姣姣
    • 摘要: 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三门峡日报》作为河南三门峡市的党委机关报,提前主动策划,开启融媒思维,采取“报纸版面+视频”“新闻版+图片版+副刊版”等方式,通过策划新闻版面《脉脉书香浸润崤函》、图片版《唯有书香能致远》以及副刊“伏牛”版面;拍摄“世界读书日”原创公益宣传微视频《你的答案》;及时报道全市举办的各类“世界读书日”动态活动及相关报道等,丰富报道内容和传播方式,凸显地方特色,扩大宣传效应,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担当精神和引领作用。
    • 陈力丹(编译); 何渊(译)
    • 摘要: 我国新闻传播学课程中必然会讲到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但讲课的老师在2020年以前,只知道报纸上发表的部分马克思或恩格斯的文章,都不知道《新莱茵报》什么样,不知道报纸是否有广告,是否有文学副刊,一天有几个版等等。因为没有任何一号《新莱茵报》被翻译为中文。2020年10月以来,该报中文版在我国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了11号。《新莱茵报》三分之二号报纸一天出版2—4次以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考虑到篇幅,本刊发表第23号,仅因为这号只有正刊4版,没有增刊。每一号报纸都显现了马克思统领报纸的风采。我们完全按照原版样式编排,尽可能还原报纸版面语言。该报面临普鲁士王权的政治迫害,还有资产阶级股东成批退股的困境,但在马克思的领导下,不到一年,报纸从最初发行量几百份,飙升到6000份,一跃成为德国第四大、普鲁士第二大报纸。马克思亲自撰写的《新莱茵报》发行部征订启事,持续安排在1—87号头版头条。第23号报纸头版头条是启事的缩写(前14号是全文),展现了马克思强烈的报纸经营意识。那时报纸的消息、通讯、评论尚没有区分,只以第一段开头的“地点+日期”相区分,均为匿名(地点前的符号是考证作者的依据之一)。世界唯一大报《泰晤士报》也是如此。但《新莱茵报》提供的“概览”使得主要新闻得以一目了然。在马克思的决断下,报纸的所有内容都体现着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第23号集中报道了普鲁士资产阶级自由派内阁不到三个月即倒台的新闻。作为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马克思写的新闻安排在第一条。他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奥地利剧作家的诗“不管太阳多么亮,它总是要落的”,艺术化地对这个内阁出卖革命做了巧妙的讽刺。安排在第二篇的是恩格斯写的新闻,揭露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了支持奥利地政府镇压意大利革命的决议。这号的意大利栏6条新闻,均为恩格斯所写(这组报道为首次译为中文),从军事专家的角度描述了意大利统一战争的实况。1848年6月23日,巴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工人阶级六月起义。由于当时新闻传递的时效,《新莱茵报》和其他德国报纸均未获知,但该报的法国栏报道了由国家工场引发的法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预示着冲突的爆发。英国的新闻,则以工人宪章派与当权者的斗争为主线展开。这号的小品栏发表了《新莱茵报》编辑费迪南·沃尔夫写的随笔《资产阶级》,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阐释了马克思1844年论证的观点:“犹太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得到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3卷192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号第四版三栏双线下和该版的下半部为广告。本刊同时发表的关于《新莱茵报》广告的论文,有4个分析实例来自这一号,凸显了报纸广告服务的意识。从这一天的《新莱茵报》,可以窥见当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极为细微的社会事件和丰富多彩的思想碰撞,仿佛可以触摸到马克思的思想。现在任何一本历史书都不可能展现这样的历史现场感,这就是报纸特有的魅力。
    • 钮迎莹; 蒋肖斌; 禹洋
    • 摘要: 主持人的话:融媒体发展在促进媒体转型过程中,也促进着记者转型。文字记者从报纸版面走进其所在媒体的App、抖音号、视频号,开始做直播、拍摄短视频。没有接受过专业出镜训练的文字记者,常常遇到服化不合适、镜头感不强、面对突发情况束手无策等问题。本期“茶座”邀请了两位出镜经验丰富的文字记者,分享她们“跨界”出镜的经历与经验。选择出镜,既是大势所趋也有个人的机缘巧合《青年记者》:蒋肖斌老师和禹洋老师好。两位最初进入新闻行业都是从事文字报道,近两年开始做一些出镜的短视频报道,是什么契机让两位开始“跨界”出镜?
    • 王蕴洁
    •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受众人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报纸媒体如果想要在众多媒介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需要对报纸版面进行设计和美化。然而,报纸版面的设计和美化务必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不然其设计和美化效果就不理想。文中阐述了报纸版面设计和美化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给出了报纸版面设计和美化的思路,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乔宇
    • 摘要: 报纸是为广大群众提供重大新闻事件、消息的传播载体,而报纸的版面设计则会影响群众对报纸的热爱程度。报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它能够及时地将当天或前一天的重大新闻报道出来,为了增强群众对于报纸的可读性及兴趣,应将报纸的版面设计得更具美感,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只有设计出具有艺术性的报纸版面,才能够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从而更加满足群众对于报纸审美的需要与诉求。因此,现代美术设计在报纸版面中的应用很有必要。在报纸版面上融入更多的现代美术设计元素,可以更好地迎合广大群众的需求。
    • 董晓芳
    • 摘要: 消息通常被称作狭义的新闻,就是用最简洁迅速的手段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它发端于近代报纸萌生之时,自16世纪末问世以后,便迅速成为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消息是支撑报纸版面的重要报道体裁。但翻开时下的报纸版面,不难发现消息数量减少,尤其精彩的消息更是缺乏。大块头、长文章充斥版面,即便有消息,也多是材料式、套路化的工作信息,新闻性不强、价值不大、写法老套,难以吸引读者。
    • 胡雯洁
    • 摘要: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断深化转型,文字记者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始拍摄短视频、做直播,从报纸版面走向新媒体平台。文字记者转型具有独特优势,通常深耕某一领域,能带来专业、专精的内容,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然而,文字记者转型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镜头前的表达能力较弱。文字记者往往没有接受系统专业的出镜训练,在拍摄实践之中也存在着镜头感不强、节奏把握不准、突发事件临场反应不足等问题。因此,文字记者在视频化转型的过程中需保持开放心态,充分发挥好文字优势,加强实践,适应视频化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
    • 王大斌
    • 摘要: 守望一座城市,从我的摄影开始。1982年,我在沈阳辽宁大学完成了4年学业,回到故乡大连,面临着职业的选择。大学里我学的是历史,因为迷恋摄影,我自主选择到大连日报社做一名摄影记者。我很珍惜这份职业,摄影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梦想。每当看到自己的照片变成报纸版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心中会产生少有的满足感。我很适应这种三点一线的工作流程:采访拍照——冲洗放大——发稿见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