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赶超

技术赶超

技术赶超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1845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技术赶超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生延超、吴晓波、苗文斌等。

技术赶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845 占比:99.94%

总计:151931篇

技术赶超—发文趋势图

技术赶超

-研究学者

  • 生延超
  • 吴晓波
  • 苗文斌
  • 任秀峰
  • 孙佳
  • 崔有祥
  • 张国胜
  • 李丹丹
  • 李新剑
  • 窦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青原
    • 摘要: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国际竞争格局与全球产业结构。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传统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随着我国逐步追赶技术前沿已变得不可持续,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凸显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创新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实现从技术赶超向技术引领的跃迁,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正当其时。
    • 芮正云; 马喜芳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电熊猫液晶技术发展历程的纵向案例分析,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借助外部创新网络实现技术赶超,以及企业跨越式技术成长的动力机制。本文探究了后发企业技术赶超过程中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化机理;分阶段重点阐释后发企业创新战略与创新能力的匹配与协同演进;分析了外部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识别出后发企业实现二次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并形成“适应性技术吸收-维护性技术开发-发展性技术变革”的跨越式成长路径。
    • 刘薇; 昌忠泽; 张溪
    • 摘要: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转折时期,要站在历史高度前瞻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在优势和发展机遇。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贸易出口推动收入差距缩小的内在机理,使之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基于2000—2018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评估了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因果效应,并识别了潜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出口产品质量每提高一个单位,收入不平等上升0.12—0.14个百分点,即出口产品质量上升加剧了收入不平等。(2)考虑内生性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结果具有稳健性。(3)在影响机制方面,一方面通过模仿与创新,掌握不同技术水平的劳动群体所获工资收益不同,从而加大收入差距,加剧收入不平等;另一方面,在贸易放开与市场竞争环境下,劳动力要素流动是部门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
    • 喻雪琴
    • 摘要: 以整合式创新范式为基础,分析中国盾构机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的赶超过程,并归纳整理出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盾构机产业以“坚定自主创新、坚定核心零件国产化、坚定中国标准”三大战略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双向+内部循环”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的有机联系,从而实现盾构机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三次飞跃。对产业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 彭新敏; 祝学伟
    • 摘要: 联盟组合有利于后发企业在机会窗口期获取变革必需的知识和资源来赶超领先企业,但后发企业如何根据不同机会窗口构建联盟组合仍未被充分揭示。本文通过舜宇1984-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究了不同机会窗口下后发企业构建差异性联盟组合实现技术赶超的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构建联盟组合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当机会窗口不确定性程度由低变高时,后发企业的联盟主导治理机制会从契约性向股权性转换,后发企业也会分别采用市场型联盟和技术型联盟来克服市场劣势与技术劣势。相关研究结论既从机会窗口视角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也从跨时视角拓展了联盟组合过程研究。
    • 梅雅鑫; 刁兴玲
    • 摘要: 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迎来了“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十年来,中国移动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大型骨干央企,在3G、4G、5G的技术赶超过程中发挥着“隐形链长”的作用,推动TDD技术从边缘到主流、从跟随到领先。
    • 李林; 杨承川; 何建洪
    • 摘要: 从技术赶超视角,探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对三一重工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构建企业技术能力层级阶段的隐含状态与观测状态矩阵,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解码.研究发现: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技术能力,可依次划分为经验学习、探索研究、自主研发与技术引领4个阶段,各阶段间可逐级跃升,也可跨越;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技术赶超路径具有差异,应选择适宜的模式以突破"赶超瓶颈".
    • 苏诺雅
    • 摘要: 超级计算是解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各国科技发展中必争的战略制高点.通过调查和实证,重点分析了中国超算技术追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面向领域的战略需求,在财政能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通过长期资助,形成厚实的知识和人才队伍积累;面向科技创新,政府主导全国的集群创新实现中国超算登顶,并建设国家超算基础设施;面向全面发展,积极发展超算应用,并按照企业是市场主体的原则,通过企业参与超算竞争研制,实现技术溢出和市场突破.超算技术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高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 黄先海; 张胜利; 诸竹君
    • 摘要: 相比于小国市场,大国市场的市场规模大、产业链完整且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基于蛙跳型经济增长理论和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历史经验,可将大国市场下推进技术赶超的三大机制概括为:巨大的市场规模促进了新技术培育和运用,完善的产业链强化了产业链创新黏性,大量的市场主体形成了充分市场竞争格局."十四五"时期,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中国可从以下四大路径实现技术赶超:以发挥好国内大国市场优势为导向的基础性路径;以培育和运用好新技术为导向的关键性路径;以强化产业链创新黏性为导向的加速发展路径;以建立充分市场竞争机制为导向的内生增长路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技术赶超中发挥的双轮驱动作用,可为其他后发国家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解释.
    • 贾利军; 陈恒烜
    • 摘要: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都为后进国家实现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而一个完备的机会窗口存在两个不可分割的维度,即与技术动态性相关的技术窗口,以及与政策动态性相关的政策窗口,两者协同发力促成新技术与新政策范式的正反馈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历史上看,19世纪的美国正是抓住了当时完备的机会窗口实现了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的同时,更为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而要放大这个机会窗口推动效应的关键是要实现技术体系与政策体系的协同演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数字技术与产业政策视为一个整体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之中加以考量,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最终实现技术赶超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