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巴贝斯虫病

巴贝斯虫病

巴贝斯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625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兽医导刊、动物医学进展、甘肃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协作区2016年年会等;巴贝斯虫病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关贵全、刘钟灵、殷宏等。

巴贝斯虫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252 占比:99.81%

总计:86418篇

巴贝斯虫病—发文趋势图

巴贝斯虫病

-研究学者

  • 关贵全
  • 刘钟灵
  • 殷宏
  • 罗建勋
  • 吴鉴三
  • 赵俊龙
  • 刘军龙
  • 向湘春
  • 杨自军
  • 王锦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翟晓虎; 洪玉方; 姚大伟; 贺卫华; 于元晞; 张斌; 刘宗平
    • 摘要: 为了明确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犬脾脏的病理学变化,本试验采用静脉接种的方法感染健康犬,每只犬接种含吉氏巴贝斯虫的血液5 mL(红细胞染虫率约2%),接种后每3天采集1次血液,通过血涂片、血常规、PCR等方法监测吉氏巴贝斯虫是否感染成功;每7天采用B超检查脾脏的大小;对发病死亡犬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脾脏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吉氏巴贝斯虫3 d后PCR可检测到虫体DNA,6 d后血涂片可见虫体,15 d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开始降低。B超检查结果显示,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后其脾门、脾尾厚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大。于感染后第31、36天和第42天试验犬分别死亡1只,死亡率为50%,剖检死亡犬可见其皮下黏膜黄染,脾脏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脾梗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充血,白髓、红髓界限不清,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脾小梁增粗,梗死灶内大面积坏死,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由此可见,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过程中脾脏首先发生急性炎性脾肿,随着病程延长逐渐演变成坏死性脾炎和慢性脾炎。
    • 庄向婷; 范辰; 白军
    • 摘要: 为了解西安市犬巴贝斯虫病的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及诊治效果,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宠物医院接诊的115例犬巴贝斯虫病例的发病率与发病特征,总结该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犬巴贝斯虫病主要集中在9月~11月份,大型犬和小型犬发病率分别为54.8%和45.2%;外来品种犬发病率87.0%,高于地方品种犬的13.0%;公犬发病率明显母犬。对于病情不太严重的犬,可采用比利时进口巴贝斯虫针和广谱抗生素防止巴贝斯虫在红细胞内生长,控制继发感染,对贫血、黄疸严重的患犬必须输血治疗。单纯依赖发病后的治疗风险较大,应尽量避免与蜱虫的接触,同时配合药物进行预防,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犬巴贝斯虫病发生。
    • 陈晓晓; 宋静
    • 摘要: 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宿主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感染羊时可导致羊巴贝斯虫病。通过动物发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血涂片显微镜镜检即可确诊巴贝斯虫。但在动物感染早期及后期,由于染虫率较低,显微镜镜检常会出现漏检;而且在基层使用过程中常会由于血涂片质量较差、检测人员对巴贝斯虫形态不熟悉而出现误诊。PCR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病原学检测中由于敏感性不足而漏检的问题,现已成为巴贝斯虫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应用最广的技术。
    • 姜卓
    • 摘要: 牛焦虫病又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一种流行性较强并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病虫病。患病牛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无法正常饮食,身体消瘦,严重是牛会直接死亡。牛焦虫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10月,该时间段炎热多雨,容易滋生病菌。为了降低该转染性疾病对牛养殖业造成的危害,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综合防控,在疾病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后,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大面积爆发,保证养殖安全。
    • 王品雪; 杜嘉玥; 要慧中; 周璐露; 刘光远; 林青
    • 摘要: 3岁雄性贵宾犬,体重3.20 kg,免疫完全,未绝育,从未进行过体内外驱虫,院内散养。主诉最近2周发现犬的精神状态渐差,进食量逐渐减少。为了对其进行诊治,采用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且并发肝脏损伤,通过采取输血、驱虫等治疗措施,患犬的临床症状消失,镜检外周血虫体消失,治疗后未见复发。说明临床上可通过血液学检测对犬的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进行确诊,且输血结合驱虫治疗可有效治疗该病。
    • 米庆良; 周玉林
    • 摘要: 文章就山羊巴贝斯虫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及病原形态进行概述,以及利用PCR技术对该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根据病原形态、临床症状及PCR鉴定结果,确诊该病为山羊巴贝斯虫病后,采用贝尼尔对发病山羊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以后山羊巴贝斯虫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了参考资料。
    • 古丽麦拉•卡日; 布左热•吾守; 阿衣其来克•托合托逊; 买买提艾莎•阿合买提
    •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克州地区牦牛泰勒虫和巴贝斯虫病的发生流行现状,采用了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血液涂片镜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克州地区牦牛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共检测样本1450头。发现克州地区牦牛泰抗体阳性率为18.76%,巴贝斯虫病抗体阳性率为25.10%,血液涂片检测中能够发现极少部分抗体,阳性血清当中能够发现泰勒虫和巴贝丝虫虫体。由此可知,克州地区存在2种血液原虫病感染,蜱虫是疾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媒介,为当地的牦牛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 周愉淇; 刘海
    • 摘要: 牛巴贝斯虫病是一种蜱传播的血液原生动物疾病,主要由牛巴贝斯虫或双芽巴贝斯虫引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牛巴贝斯虫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相应药物驱虫结合对症治疗的方式。目前,药物治疗以化学药物为主,但临床常用药物大多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禁忌较多。因此,发展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用于治疗牛巴贝斯虫病药物化合物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化学药物类与天然药物类,这些代表性化合物,如泰拉霉素、盐酸阿霉素等显示了良好的体外抑制能力,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期获得理想的预防或治疗药物。
    • 乌吉斯古楞
    • 摘要: 牛焦虫病又称巴贝斯虫病,是具有传染性的血液病,同时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病牛有明显的贫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死亡。牛焦虫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这一时期高温多雨,属易发病的时期。1焦虫生物学特性焦虫呈圆形、梨形、棒状,在红细胞中寄生并吸收养分,但焦虫没有伪足、鞭毛等活动器官,只靠蠕动和滑动来活动。焦虫的繁殖史经历了裂殖繁殖、配子繁殖、孢子繁殖三个阶段。不同类型的焦虫在动物体内的增殖方式也是不同的。
    • 苗晶晶
    • 摘要: 奶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其特征。奶牛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血液原虫病,对奶牛危害大,死亡率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