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X线

X线

X线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35335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91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341828篇;相关期刊1269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实用放射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脊柱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微创医学大会等;X线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伟、张伟等。

X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91 占比:3.25%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1828 占比:96.74%

总计:353353篇

X线—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闫婧; 杨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VPA)后深静脉扫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64例疑诊肺栓塞病例,一全部开展CTVPA,扫描范围由患者膈顶一直到主动脉弓水平.其中60例实施双下静脉造影,由患者膈顶一直到小腿上端位置.分析以上两种检查方式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全部开展CTVPA检查以后,1例患者无法诊断.24例存在不同范围肺动脉栓塞以及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其余39例存在深静脉血栓.60例接受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患者,其中阳性40例,血栓分布在股静脉以及腘静脉位置,40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通过CT确诊39例.结论 通过实施CTVPA不仅能够早期发现其他肺栓塞病变和位置,同时对患者腹部、盆腔以及下肢等位置实施静脉扫描,可显著提升深静脉血栓诊断准确率.
    • 刘力嘉; 毛婧; 龙欢; 蒲亚龙; 王军
    • 摘要: 头影测量是正畸、正颌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头影测量自动定点已经在二维头影测量中基本实现,并达到了较高的精确度,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而由于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无放大失真、组织重叠等缺点,能精确定位头影测量分析的解剖标志,对于诊断和分析先天或后天的颅面部不对称畸形具有天然的优势,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已经成为目前头影测量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不同的自动定点方法为分类,分别对二维和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不同自动定点方法的精确度,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李水莉; 黄玉芳; 周乐均; 胡振洲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诊断方法(超声、CT、X线)对肠梗阻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根据不同诊断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超声联合CT诊断、对照组实施CT联合X线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6.00%、误诊率2.00%、漏诊率2.00%、敏感度、特异性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准确率对比中,超声效果更为显著,将与CT进行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 杨晴羽; 章建华; 徐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在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均行X线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分型作为金标准,分析基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用于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临床效能。结果以手术分型作为金标准,X线用于PER型踝关节骨折诊断Kappa值、准确度、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其他分型,而SER型上述诊断效能指标则最低(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用于PER型踝关节骨折诊断Kappa值高于其他分型(P<0.05);基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用于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基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在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价值优于X线
    • 程祖胜; 夏国园; 王爱芝; 曹世林; 王亮; 诸绍锋; 戚洪阳; 裘孝敏; 陈琳霞
    • 摘要: 目的观察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Sc)患者结肠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数字X线摄影(DR)获得的780例长期住院Sc患者(Sc组)及66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腹部站立前后位(APPA)片,观察结肠形态变化,并以Spearman相关法分析形态变化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原因。结果Sc组与对照组受检者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1、2.16,P=0.53、0.19)。Sc组780例中,209例(209/780,26.79%)存在结肠形态变化;对照组663名中,59名(59/663,8.90%)存在结肠形态变化。Sc组结肠形态变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98,P<0.001)。Sc组结肠形态变化与患者年龄(r=0.964,P<0.001)、病程(r=0.958,P<0.001)及抗精神病药物(AD)治疗时间(r=0.976,P<0.001)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长期住院Sc患者存在结肠形态变化且类型多样,与年龄、病程及AD治疗时间有关。
    • 宗素英
    • 摘要: 目的:探讨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予以腹部X线、腹部CT检查,将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比较X线、CT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Kappa检验X线、CT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并分析CT影像学特点。结果:CT诊断准确率(96.51%)、特异度(75.00%)、灵敏度(97.56%)均高于X线(81.40%、25.00%、84.15%),P均0.05,X线与病理组织诊断比较,P<0.05。X线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11),CT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2)。86例患者的肿瘤部位有45例位于回盲肠及升结肠,占52.33%,30例位于乙状结肠,占34.88%,8例位于直肠,占9.30%,3例位于横结肠,占3.49%。结论: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采用CT检查有较高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冯一帆; 周鑫; 张进; 姚婷; 石颖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与X线对Ilizarov骨搬移术后搬移区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Ilizarov骨搬移术的患者19例,分别于术后第1周、第3~4周、第6~8周、第14~16周及第24周行高频超声检查、X线检查和临床评估,观察新生骨痂在超声与X线的变化趋势,比较新生骨痂量的超声、X线半定量评分及所测搬移距离。结果第1周至第6~8周,新生骨痂量的超声半定量评分均大于X线半定量评分,第24周超声半定量评分小于X线半定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4~16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X线半定量评分相等。超声所测第24周搬移距离为(7.01±3.24)cm,与X线测值[(8.36±3.48)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种技术所测搬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X线比较,高频超声可在搬移更早期观测到新生骨痂,但在搬移后期提示作用有限;超声可作为Ilizarov骨搬移术后长期的常规监测手段。
    • 程光清; 吴永钦; 孙颖博; 张森山; 张雪; 孙锋; 赵启伟
    • 摘要: 目的:探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及新生儿湿肺(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TTN)运用肺脏超声及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安康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疑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存在呼吸异常情况,已确诊呼吸窘迫综合征130例,新生儿湿肺30例),对患儿分别行X线诊断以及肺脏超声诊断,观察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结果:研究中160例患儿经过综合诊断确诊1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新生儿湿肺,通过X线诊断结果显示NRDS 134例、TTN 26例(漏诊4例,误诊8例),肺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NRDS 131例,TTN 29例(漏诊2例,误诊3例),肺脏超声诊断符合、特异度分别为96.88%、90.00%优于X线诊断92.5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湿肺病症运用超声诊断临床效果更明显,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并减少X线的应用,进而减少X线对新生儿的辐射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李怡香; 吕威龙; 屈孟孟; 朱袁慧; 王莉莉; 雷军强
    • 摘要: 中国肝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五年生存率仅为12.1%,但经早期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相比常规CT,能谱CT具有多参数成像及定量测量的显著优势,在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综述能谱CT在肝癌方面的最新研究,以期提高对肝癌的认识、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 张良君
    • 摘要: 目的:评价X线及CT对肺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8月,选择在我院就诊并已确诊为肺部结节病变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出88例依次接受胸部X线和CT诊断,以穿刺活检为参考标准,分析对比两组诊断结果以及结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88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显示,肺癌47例(腺癌27例,鳞癌17例,腺鳞癌3例),肺炎性假瘤27例,肺结核瘤14例,经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74%、96.29%、100.00%,而胸部X线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82.98%、74.07%、92.86%,两组诊断符合率(除肺结核瘤)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肺部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检出率比较,CT诊断对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以及胸膜黏连征等形态学的检出数均比胸部X线检出多,两组结节直径结果对比,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部结节病变的诊断选择CT的诊断准确性更高,相比胸部X线,CT在结节数量、形态学特征等方面的检出优势更显著,值得临床大力采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