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41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16642篇;相关期刊657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等;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文献由6483位作者贡献,包括段华、周应芳、师伟等。

子宫腺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41 占比:17.46%

会议论文>

论文:95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16642 占比:82.07%

总计:20278篇

子宫腺肌病—发文趋势图

子宫腺肌病

-研究学者

  • 段华
  • 周应芳
  • 师伟
  • 李莉
  • 康佳丽
  • 王斌
  • 谢俊敏
  • 汪沙
  • 刘萍
  • 冷金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涛; 古宝儒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意义.方法 以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80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贫血组患者PLT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Pa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腺肌病组患者Fbg、PT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贫血可能参与凝血功能的紊乱过程.
    • 刘莉
    • 摘要: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HIFU组、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及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每组40例。单纯HIFU组采用HIFU治疗,HIFU联合GnRHa组采用HIFU联合GnRHa治疗,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采用HIFU联合地诺孕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子宫体积、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痛经与月经量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前子宫体积、CA125水平、痛经与月经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HIFU联合GnRHa组子宫体积分别为(172.5±16.2)、(158.6±14.1)、(141.6±12.1)cm3,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子宫体积分别为(152.4±11.7)、(139.6±12.8)、(120.6±15.6)cm3,均明显小于单纯HIFU组的(198.6±14.1)、(185.3±14.5)、(178.6±15.0)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HIFU联合GnRHa组CA125水平分别为(60.7±21.8)、(57.2±19.3)、(52.6±17.4)U/ml,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分别为(58.3±12.7)、(55.2±12.8)、(50.3±18.1)U/ml,均明显低于单纯HIFU组的(81.6±26.5)、(80.2±23.2)、(78.2±21.4)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HIFU联合GnRHa组、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痛经与月经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HIFU组,且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明显低于HIFU联合GnRH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姚之淇; 王翠霞
    • 摘要: 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肌层导致周期性出血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等其他宫腔操作的增加,发病趋于年轻化,这不仅损害了现代女性的身体健康,对生活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临床症状主要是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经量增多、盆腔痛等。在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上,中医以辨证论治、中药灌肠、针灸、穴位埋线等为特色疗法,西医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 钱顾霞
    • 摘要: 子宫腺肌病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痛经,经量增多,性交痛及女性不孕。随着女性的首次生育年龄推迟至30~40岁,在不孕症门诊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研究显示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为6.9%~34.3%。目前临床上诊断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女性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文作者拟结合临床经验,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就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不孕女性增加受孕提供临床参考。
    • 刘双; 王雁飞; 张绪丹; 石雅馨; 葛晓晨; 师伟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百病生于气"理念指导下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治疗。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数据构建原始数据库。对规范后的数据进行功效、归经、使用频次、四气、五味的频数分析。并运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对药物执行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结果药物功效频次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排名依次为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药等;药物脏腑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物多归于肝经、脾经、心经等;高频用药常见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四气中温性药物最为常用,五味中甘味药物最为常用。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得出醋香附、当归、醋延胡索等11味药物为治疗AM的核心处方组成。并通过多层核心网络分析构建出治疗AM药物的3层核心网络。结论中医药治疗AM具有其独特优势,以气血为纲,治疗上理气活血,疏肝气、补脾气、滋肾气,气机调畅则瘀结自消。在"百病生于气"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药分析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意义,为临床研究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思路。
    • 贾真珍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均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病灶体积、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症状积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病灶体积(15.43±4.32)cm^(2)、子宫体积(150.32±21.32)m^(2)小于治疗前的(33.66±5.32)、(187.43±22.32)m^(2),血红蛋白水平(117.54±5.43)g/L高于治疗前的(97.55±4.32)g/L,症状积分(1.43±0.32)分低于治疗前的(3.66±0.32)分,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SAS评分(46.05±5.40)分、SDS评分(45.06±5.80)分均低于治疗前的(56.95±5.30)、(54.85±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可以缩小患者的病灶体积以及子宫体积,以此改善患者的病情程度,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几率。
    • 韩冰; 宋海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威海市立医院妇科治疗的135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肌瘤84例,单纯子宫腺肌病31例,子宫腺肌病合并腺肌瘤20例,患者均使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对照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病灶周围血流指标、血流信号分级。结果:观察组在子宫肌瘤、单纯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合并腺肌瘤中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误诊率及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超声下,腺肌瘤的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最大,肌腺症的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舒张期峰值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最大(P<0.05);子宫肌瘤的血流信号0级比例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而2级、3级比例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显著,整体的诊断符合率高,误诊率低,且能有效分析病灶周围血流情况,提高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效果。
    • 葛建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超声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高邮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子宫肌瘤组)与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子宫腺肌病组)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血流参数指标、Adler分级,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子宫肌瘤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为(0.49±0.12),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病组的(0.71±0.14)(P 0.05)。子宫肌瘤组Adler分级为0级、Ⅰ级率分别为4.00%、20.00%,显著低于子宫腺肌病组的36.00%、68.00%;Ⅱ级、Ⅲ级率分别为42.00%、34.00%,显著高于子宫腺肌病组的10.00%、6.00%(P 0.75)。结论:通过彩超检查能有效识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流参数、Adler分级的差异,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能提高对疾病鉴别诊断的效能。
    • 郭攀; 张芬; 张彦平; 徐臻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UAB)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AM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UAB,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卵巢功能、子宫体积、痛经、经期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经期短于对照组,子宫体积、视觉模拟评分(VAS)、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与UAB治疗,可缩小子宫体积,改善经期和痛经,控制复发率,且不影响卵巢功能,效果显著,利于患者预后。
    • 张永生; 孙秀玲; 黄巧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河源长安医院、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腺肌病患者39例、子宫肌瘤患者3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比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87%,94.74%,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1.79%,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患者PI、RI、Vd、Vs高于子宫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显示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