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科学学报》 >曲穗草属天然杂种的鉴定及形成研究

曲穗草属天然杂种的鉴定及形成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族曲穗草属(Campeiostachys)的两株疑似天然杂种进行鉴定,探究其可能的亲本及杂种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两株天然杂种在形态上与短芒曲穗草(Campeiostachys breviaristata(Keng)Y.H.Zhou,H.Q.Zhang et C.R.Yang.)相近,长势优于后者,但其花粉育性(13.30%和21.20%)和结实率(10.70%和18.60%)较低;细胞学分析表明两株天然杂种均为六倍体(2n=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两株杂种的可能亲本为短芒曲穗草、无芒披碱草(Elymus submuticus Keng)、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Nevski)Hand.-Mazz)。基于杂种具有无芒或短芒的特征,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测短芒曲穗草和无芒披碱草为两株天然杂种可能的亲本供体,且短芒曲穗草为母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