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的光敏感性及其生态意义

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的光敏感性及其生态意义

         

摘要

以丛毛垂叶榕(FicusbenjaminaL.var.nuda)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植物激素(GA3、6-BA、乙烯)和含氮化合物(硝普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讨论了光在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中的生态意义。在交替光照下(14h光照,10h黑暗,12μmolm-2s-1),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87.5%、100%、100%、100%、98%、89%和100%;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为34.7d、16.3d、5.6d、4.8d、6.4d、9d和6.3d。黑暗条件下,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萌发35d,种子的萌发率为零;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萌发。0.5~20μmolm-2s-1的光照强度显著地增加种子的最终萌发率,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种子的萌发速率。在24h光暗周期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随着光期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连续光照下处理24h、36h和48h后能够促进种子在随后的连续黑暗中萌发。不同浓度的GA3、6-BA、乙烯、硝普钠、NaNO3和NaNO2处理不能代替光照在黑暗条件下促进种子萌发,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获得萌发能力。丛毛垂叶榕种子的上述萌发行为与其长期适应热带雨林的生境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