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化遗产》 >端午节仪式活动传承主体的社会变化——以中国嘉兴市端午民俗文化节与日本相模原市儿童节为例

端午节仪式活动传承主体的社会变化——以中国嘉兴市端午民俗文化节与日本相模原市儿童节为例

         

摘要

近年来,在中国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背景之下,传统节日的传承保护机制开始重新构建.其中端午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增设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浙江省嘉兴市的“嘉兴端午习俗”入选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指定为“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该地区连续举办了数届端午民俗文化节,各类端午文化主题活动呈现出活跃的趋势.对照日本社会的端午节庆来看,阳历5月5日儿童节在大多数地区普遍固定成为实践端午习俗以及举办节庆活动的主要公共时间栽体.与端午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在传承保护的的形式上出现了各种创新.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装饰千面鲤鱼旗活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放飞大型风筝仪式活动及即是其中的例子.本文通过嘉兴市端午民俗文化节与相模原市儿童节期间端午节俗活动的事例,探讨中国和日本地方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差异以及传承机制的特点,并对传统节日仪式活动传承主体的社会变化的问题加以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