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与图文关系研究——以普利策奖突发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为例
【6h】

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与图文关系研究——以普利策奖突发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问题

1.3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3.1理论基础

1.3.2概念界定

1.4文献综述

1.4.1国内研究综述

1.4.2国外文献综述

1.5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1.5.1研究意义

1.5.2创新之处

1.6研究方法

1.7研究框架

2灾难新闻图像的视觉传播特征及作用分析

2.1灾难新闻图像的再现意义

2.1.1再现意义的内涵和分类介绍

2.1.2再现意义在灾难新闻图像中所呈现的特征

2.1.3再现意义在灾难新闻图像中的应用和作用体现:为语料提供视觉化语境

2.2灾难新闻图像的互动意义

2.2.1互动意义的含义和要素介绍

2.2.2再现意义的四要素在灾难新闻图像中所呈现的特征

2.2.3互动意义在灾难新闻图像中应用与功能

2.3灾难新闻图像的构图意义

2.3.1构图意义的内涵和组成

2.3.2构图意义三要素在灾难图像中的视觉特征

2.3.3构图意义在灾难图像中的应用和功能

3灾难新闻语料的内容传达特征及作用分析

3.1灾难新闻语料的概念功能

3.1.1及物性的内涵与分类

3.1.2概念功能在灾难新闻语料中的应用特征

3.1.3概念功能及物性在灾难新闻中的作用分析

3.2灾难新闻语料的人际功能

3.2.1人际功能的内涵与分类

3.2.2人际功能的在灾难语料中的特征

3.2.3人际过程在灾难新闻语料中的功能作用分析

3.3.1语篇功能的内涵

3.3.2语篇功能在灾难新闻语料中的特征

3.3.3语篇功能在灾难新闻语料中的作用功能分析

4灾难新闻的图文关系

4.1图文系统论

4.1.1图文系统论的内涵与分类

4.1.2图文系统论的细分与扩展:图文关系的相互碰撞

4.1.3图文关系小结

4.2灾难新闻的图文关系与案例分析

4.2.1灾难新闻图文关系

4.2.2灾难新闻图文关系的具体案例应用

4.3灾难新闻的图文关系与意义建构

4.3.1灾难新闻意义建构的有效手段

4.3.2灾难新闻图文关系构建的目标指向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2000年-2017年共255张的普利策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获奖作品为案例,在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试图以M.A.K.Ha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与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基本指导,通过同时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挖掘灾难新闻图像的功能意义和视觉传播的特征以及灾难新闻语料的内容构成、意义功能。最后结合这两部分的分析、以Martinec和Salway提出的图文系统论为指导探讨灾难新闻图像的图文关系、图文关系与灾难新闻意义表达之间的联系。
  本研究发现,灾难新闻图像通过叙事的再现以及大量视觉信息的输出,对受灾人的状态、动作、反应以及灾难复杂的发展过程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视觉传达。平视为主、俯视为辅的视角建设,优于文字的代入感,使图像观看者在观察图像时不仅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灾难发生的全过程和具体细节,更使图像观看者产生更加深切的同理心,对受灾者的处境更加感同身受,增强文字叙述的感染力。中度饱和的色彩情态,相比文字较为主观的词语叙述,会更强有力地在视觉上营造灾难发生的客观环境,确保灾难发生的真实性。视觉元素的重点突出、清晰的线条隔断,能帮助读者减少解读图像意义时的认知努力,辅助观者更快捷地解读新闻意义。
  此外,灾难新闻语料作为文本符号,通过具体的文字叙述,详述并延伸了灾难图像无法通过瞬间定格呈现的更加具体细节的信息和灾难发生的社会背景信息。陈述句的大量铺陈、可能性情态词语的大量应用,在文字上辅助图像全面客观地还原灾难的完整内容,并形成新闻编辑者在灾难新闻生产环节对新闻内容更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并列连词的大量应用帮助贯通图像的意义表达逻辑,从而为新闻消费者减少图像内容解读中的逻辑空区,顺通新闻意义的表达思路。
  最后,结合前两章的结论,作者以Martinec和Salway提出的图文系统论为指导,通过对具体的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灾难新闻图像与灾难新闻语料之间在地位上是互相平等补充的关系,在语义逻辑上是相互扩展的关系。通过思考灾难新闻图文关系与意义建构之间的联系,我们得知灾难新闻图文关系的互动性是灾难新闻意义建构的有效手段,而灾难新闻意义传播的有效性是灾难新闻图文关系构建的目标指向。图文关系选择对灾难新闻意义的有效传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