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探究
【6h】

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的产生

一、黄宗羲生平简介及其教育实践活动

二、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公其非是于学校”中的“天下之利”的道德标准

二、经世致用和实学的理想人格——豪杰之士

第三章 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的批判精神

一、反对封建专制,抨击理学教育

二、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批判

三、对学校教育方面的改革

第四章《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的评析

一、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

二、黄宗羲教育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他曾积极参加抗击清朝的武装运动,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开始认识到要从教育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改变封建的统治思想,他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对学校的改革上,同时他的教育思想中又蕴含着伦理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徒有自私自利,不可以治天下国家。”他力图把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利统一起来,把“天下之利”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不是由天子一人决断的,而是由在学校中的大家共同讨论决定的。在古代为了满足各个人私利,就要兴天下之“公利”,除天下之“公害”。君臣的关系并不是主仆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师友关系。君臣共同商议国事,共同治理天下,目的是为了“万民之忧乐”,而不是为了“一姓之兴亡”,这就体现了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利的统一,体现了“天下之利”的最高道德标准。他提出的正“学校之名”,其实就是要加强学校教育,公学术于朝市,用科学精神洗刷愚昧。而所谓“清议”就是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是一种反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也是一种进行道德评价,抑制小人,破除传统习俗的重要手段,黄宗羲重清议,反旧的传统习俗的思想,是同他的为“天下之利”打破以天子的好恶为是非善恶的思想是紧密相连的。黄宗羲在《学校》中提出学校的传统职能即:“学校,所以养士也”,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豪杰之士”的人格理想的士,“豪杰”就是讲究实事实功,既善于读书、做文章,又懂得经济、政治、军事,能够“经天纬地”、“建功立业”的人,这种理想人格要求要重视现实,敢于创新;做文章要讲求真实,有所追求。黄宗羲的教育伦理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对近代的教育伦理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