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二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目的:总结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7岁,中位年龄42岁。CT扫描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入路l例,经颈部入路22例,经腮腺-颈部入路8例,下颌升支纵行裂开入路1例,经颈部-下颌角部分切除入路4例,经腮腺进路2例,耳后颅颈联合入路2例。结果:4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涎腺来源15例,神经来源12例,其余13例为其他组织来源。28例良性肿瘤中,23例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47个月无复发,中位数39个月。12例恶性肿瘤经随访3~50个月,中位数29个月,6例存活(随访时间24~50个月,中位数36个月),3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失访。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腔感染2例,迷走神经损伤3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肿瘤可以经单纯颈侧入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应选择较宽阔的手术入路。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